热点新闻
相关链接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文件>>正文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冀办传[2021]16号(2021年4月22日)

2021年06月13日 10:11  点击:[]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不断化教学改革

1.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小学1—2年级每周5课时、3-6 年级每周4课时,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体育课;普通高校2年开设不少于144课时,高职院校1.5年开设不少于108课时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断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校为其他年级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程。高等教育阶断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2.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等1-2项专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高中阶段开设专项选修课,鼓励与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等活动相结合,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高等数育阶段体育课程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通常提供至少20项体育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和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3.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和整合武术、棋类、毯球、五禽操、八段锦、中国式摔跤、舞龙舞狮等我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加强宣传推广,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4.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十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普及科学锻炼、均衡营养、生理保健、防伤防病、疫情防控等体育和健康知识。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全员参与的普及性体育运动,大中小学每年至少举行1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中小学要组建不少于5个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高等学校要成立不少于20个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培育”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中小学要严格执行上、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问,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5.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内竟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我省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令营)制度,让“常赛”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常态。大中小学按照“8+X”运动项目布局,建设学校代表队,“8”是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滑冰、武术为必选的重点项目,“X”是以健美操、体操、羽毛球、滑雪、冰球、冰壶、射击等为自选的推进项目,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加强体教融合,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活动,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深化全省大中学生运动会改革,将河北省中学生运动会、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和河北省青年运动会合并为河北省学生(青年)运动会。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支持建立高水平运动队。鼓励高校申办高水平运动队,优化拓展我省项目布局,完善大中小学“一条龙”竟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化高水平运动员注册制度攻革,建立健全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打通教育和体育系统高水平赛事互认通道。(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二、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6.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各地要加大力度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小学按每5个数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按每5-6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阶段学校按每7-8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 200 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按1:300的师生比例配备体育教师。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在大中小学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按照“8+X”运动项目布局建设的学校代表队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教练员。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明确高校高职体育专业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专业教师、教练员配备最低标准,不达标的高校原则上不得开办相关专业。(责任单位: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体育局)

7.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新建、改扩建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配备,必须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把农村学校休育设施建设纳入市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建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场地设备配备条件应满足实际需要,不满足的原则上不得招生。(责任单位: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

8.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实施学校体育场分隔工程,支持社会组织对学校体育设施开展运营,在满足学校正常体育课教学需求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统筹好学校和社会资源,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新建公共体育设施、场馆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通道等使用需求。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是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责任单位: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省体育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

三、积极完评价机制

9.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小学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10.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将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在各级联赛和选拔性竞赛中,学生个人或集体获得奖项的,应当向其指导教师或教练员颁发相关证书。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工作成果评价机制,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在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体育专项课题。加大对体育教师表彰力度,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保证体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参照体育教师,研究并逐步完善学校教练员岗位考核评价机制。(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具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11.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学校体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完善国家义务教育体育质量监测,提高监测科学性,公布监测结果。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地区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四、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12.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各地要建立由教育、体育、宣传、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组成的学校体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责任单位:各市县党委、政府, 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13.加强制度保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校方责任险,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鼓励学生购买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建立覆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落实体育运动风险家长知情同意制度。提高校长、管理人员、教师和体育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处置能力,加强大型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14.营造社会氛围。各地要研究落实加强和政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宣传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推广优秀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典型经验做法,普及科学锻炼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各市县党委、政府,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体育局)

上一条: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 下一条: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

关闭

河北美术学院 体育工作部  地址: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北环港路111号

邮编:050700    ICP备案号:
冀ICP备11000893号